陳清龍 TFU’YA達邦小農

阿里山得天獨厚的有機咖啡倍受肯定

文/圖 劉鳳招

陳清龍用手一指,遠遠山區中看得到紅瓦屋和白牆的部落人家,山中的部落還有7-800人,

達邦村是鄒族的最大村落,又分成達邦社和特富野社,但是明明對面短短看的看山頭,開車一進一出卻需要二個半小時,但也因為如此保留了原始的風光明媚。

此兩社為鄒族大社,每逢鄒族戰祭(MAYASVI)都會在此舉行,達邦村也是文化和資源重地,早在300年前就已設立部落。與臨近得特富野各有其附屬之小社和獵場與漁場。新美、茶山、山美等部落則附屬於達邦部落。

來吉、樂野和里佳則屬於特富野,地理位置上兩部落均位於曾文溪上游長谷川溪及伊思基安娜溪匯流處。風景秀麗無愧臺灣第一美大山阿里山封號。

農業,是一種無止境的學習

阿里山原住民保留地中,陳清龍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農地,如今正從事有機咖啡耕作。當初父親主要種植觀賞百合花,並早在十年開始也種植了約200棵咖啡樹。陳清龍接手之後,五年前成功申請了有機驗證,目前總面積1公頃多的農地上,約有著2000多棵的咖啡樹。

陳清龍從小就在農場環境中長大,對於農作是相當有經驗,但在正式接手、投入有機咖啡種植時,陳清龍表示,「自己仍需到處去學習,哪邊可以上課就會過去,自己摸索、累積經驗」這才能有今天如此規模的咖啡種植地,更在台灣精品咖啡評鑑上獲得銀質獎。然而,陳清龍也說自己的發酵、烘培技術仍舊不夠純熟,這是自己仍需要很多努力和學習的地方。

有機信念的美好,相信能夠透過堅持而渲染

園藝系出身的他學有農業專長,陳清龍告訴我們,以前他的父親在耕作時用了很多農藥,但是在他接手之後,深感環境的重要性,為了兼顧人們與環境的健康,所以不再使用農藥,正式轉為有機的耕作。在陳清龍所擁有的四塊農地中,目前只有一塊地是已經取得有機驗證的。

其它還在更高海拔的山裡,其實說來也不需要農藥化肥了,因為超過海拔1200公尺高後也較少蟲害,由於咖啡經濟作物的收入,也讓自己增加種植面績,但是山裡的那塊地常常無法收成,並非努力不夠而是被野猴子搶先一步收成了,每每總是慢其一步。

五年前,附近一起申請有機驗證的有將近有20個農場,但是其他只做了兩三年就都放棄不做了,如今附近剩下的只有陳清龍的這塊是有機農地。

儘管如此,陳清龍表示,「附近許多農場其實都已經不再使用農藥,只是透過施肥來管理」,相信很多農場是有礙於申請有機驗證需要一筆不小的金額,再加上有機農場的管理更有挑戰性、更耗成本,而遲遲無法轉型。

陳清龍說,如果自己能夠堅持做有機,別人看見自己能夠做得這麼好,就會跟著一起做;美好的信念,假以時日,一定能夠擴大效益。更希望透過自己每次比賽,屢創佳績之下所帶來的名次肯定,能喚回更多農友願意投入有機種植的行列。

阿里山環境醞釀而成的優質咖啡風味

陳清龍的農場位於阿里山達邦原住民區附近的山間,然而因為山間樹林茂密,大部分農區陽光不算充足,因此咖啡產量實際上不高。儘管如此,咖啡豆的品質是相當好的,1,050公尺的高海拔農地,是豆子擁有好風味的主要因素,雖然陽光不太充分,咖啡豆的甜度還算可以接受的。

然而,若想要提升產量、擴展種植地,陳清龍表示,「種植地再高一些的話就會讓豆子凍傷,再加上附近很多農地都會用來種植茶葉,茶葉收成季很多,阿里山的茶葉也很有名,所以阿里山咖啡豆的產量始終沒辦法進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山區的農地間,我們可看見不少野生蜜蜂。陳清龍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自己跑過來的蜜蜂,並非他所養殖的。自然環境吸引而來的蜜蜂,在作物之間授粉,有助於產出更碩大、厚實的果實。

雙面刃的山區種植地

儘管阿里山提供了優質的作物生長條件,但在經營上而言,陳清龍感慨地表示,「在山上做農業,很辛苦、要很拼,主要是因為交通不方便,成本就會拉高。」雖然咖啡是經濟作物,但耕作和採收都需要很多人力,這點對於山區來說就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山區蟲子很多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還有猴子會偷吃熟透的紅色咖啡果子,陳清龍表示,還因此養了狗放在山上驅趕猴子。

對於陳清龍而言,最大的困擾相信是山區日照的問題。實際上,陳清龍的部分咖啡樹目前正經受著「霧水病」的折磨,「早上照到日照的,結了果的那些就會這樣出毛病;咖啡樹上面葉子比較多,就比較好。」陳清龍推測,這可能跟霧水有關係,也有可能是割草時傷到樹皮、影響營養和水分的輸送,但實際原因仍然無法確定。

山區日照不足,對於咖啡豆子的晾曬,也是一個大問題。日照不足,導致曬場會有濕氣、回潮,讓豆子的口感和風味變糟;曬豆場只有使用鐵架加高,一旦下雨的話濕氣還是會上來。陳清龍表示,目前曬豆子都仰賴烘乾機,才改善了生豆的品質。

行銷方面,陳清龍說,「除了透過阿里山鄉公所的幫忙,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積極努力。」大部分都以售賣生豆為主,由於產量本就不多,因此目前沒有使用有機的加工管道販售咖啡。儘管如此,阿里山的名氣,讓陳清龍能夠以較高的價格來販賣,還可以負擔得起每年的有機農場驗證費用。

原民缺工問題嚴重

相信嗎?諾大的咖啡園區只有一個半人管理、採收、烘豆,今天一起來採豆的老婆是請假趕工來的,夲身還在工作的陳太太,揹起竹簍駕輕就熟的採收已經深紅的咖啡豆,由於山中無人看守,猴子幾乎總是搶先其一步吃光了甜美的紅豆果實,但是做有機的又不能毒害動物,只好跟它比賽看誰先收。而最辛苦的是雇工困難,有時只能放任紅豆掉了滿園,搶收期間工錢更是飛漲,讓獲利不高的農友請不下去,只好自己慢慢採收。

造成另一缺工問題是青年都到外地工作去了,留下都是老人和婦女,眼看園區作物要收成也無奈,園區入口還看得到昔日盛極一時的竹筍加工用鍋爐,產銷班已解散,大家各自發展顯得有些荒蕪。

天氣很好,藍天白雲閒散的掛在天際,陽光穿過樹梢曬上紅透的咖啡豆上,時間在這裡看不出流動,然而焦急的農民,腳步卻怎麼也快不起來。

政府在推廣有機農業不能僅靠補助設施和機具,如何加強或解決缺工問題更是當務之急!鼓勵青年返鄉之外,還有沒有其它更大誘因或解決方案,讓已起步的有機農業可以永續耕種下去?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者學到新的東西,請別忘記與他人分享,以便他們有機會享受這個免費的信息。

heart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網站(www.organic-magazine.com)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

推薦有機誌App給大家 下載網址:http://www.altruistictech.org/apps/organic-magazin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