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吳莉萱 圖片 編輯部
自英國植物學家Sir Albert Howard( 1873-1947年)首先提出有機農業學說以來,到1924年,德國人魯道夫·斯坦納的著作《農業革新的精神基礎》中,也提出有機農法,唯時值工業製造蓬勃發展,農藥和化肥可減少生產投入的人力,所以不被世人所接受。
直到46年後,1970年代出現能源危機,農地因過度使用農藥化肥而產生貧瘠現象,有機農業才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有機運動始於農業科學家與農夫對於農業工業化的反省,如此持續進行已有近100年時間的有機農業,逐漸變成世界各國的引領觀念。
根據2017FiBL調查資料顯示,全球有179個國家在2015年就已經實施有機農業,多達240萬個有機農場,比起2014年增加了7.2%,有機耕地世界前三大依序為澳洲2270萬公頃、佔全球(5090萬公頃的37%,第二大的是阿根廷3 10萬公頃、再者美國200萬公頃;有機生產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是印度,超過58萬名、衣索比亞20萬3千多名、墨西哥20萬名。
台灣的有機農業發展始於1986年,由高雄與台南區的農業改良場設置有機試驗觀察田開始,1996年有機農業栽種的面積僅有160公頃;之後有機農田面積持續增加、從2008年的2,356公頃到2017年底月將有7,582公頃,有機農業占農地總面積比例約0.8%,在亞太地區僅次於菲律賓和韓國。
菲律賓有機農業占農地總面積比例1.9%,其有機農地為230, 400公頃,韓國的有機農業占農地總面積比例1%,其有機農地為1 8,000公頃。但是談到有機農業不得不談談有機種子。
種子的主導權等於食物的平等權!
根據美國有機種子種植者與貿易協會(OSGATA.org) 的論述:有機種子至少有10個好處,包括促進生物多樣性、讓大眾擁有共享的資源、避免基改種子、減少有毒化學藥劑的使用、保護健康的授粉(免除預塗類尼古丁殺蟲劑的種子、造成整棵植物的汙染,進而汙染到花粉)、鼓勵持續性的有機農業、育種朝向高品質的多樣性作物,而非專注於高產量與延長植物壽命的育種、保留農業的傳統 (分享農耕知識、技能,甚至種子的歷史與食農文化) 、有助於振興有機產業、可以支撐許多小規模的家庭農業。
歐盟於2007年通過歐洲理事會「有機新法」:有機栽培需要用有機種子的規定,有機作物的生產皆須播種經有機生產的種苗,有機種苗親本的來源:一年生作物種苗的親本必須以有機方法栽培至少一個世代以上,多年生作物種苗的親本必須以有機方法栽培達到兩個生長季以上,且種苗不得使用基改生物;所有規定皆適用於種子與無性繁殖苗。
這些聽起來對於人類或是生物環境都非常的正面且有助益,但是實際執行的困難點是甚麼呢?
美國有機種子聯盟(OSA)在2015年的報告指出,透過訪問1364位有機生產者得到的數據,100%使用有機種子的農民,從2009年的20%增加到2014年的27%,也就是說經過5年的努力,才使全數使用有機種子的有機耕作者增加了7%,而這5年來有機農業的耕作者, 31%的人,部分使用有機的種子。
由於農民要獲得可信賴、高品質的有機種子,非易事,且價格高於非有機種子25%,這樣進步算是很大。至於大型有機農場絕大多數還是使用數量相當少的有機種子而已,或是有機栽種者會轉種無有機種子的品種,這是有機種子推行上比較大的缺失與遺憾。
美國在1996年到2010年間,於公部門與私人機構就投注了2,200萬美金的經費研究有機種子,同一時期只有900萬美金使用於慣行農法的種子研究;可見美國從10多年前就開始重視有機種子。
研究報告也指出:未來改進的重點在於繼續投資有機種子的研發經費、教育農友關於有機種子(種苗)的種植技術、協助農民取得有機種子的認證、提升驗證單位的能力、充實有機種子資料庫、加速讓更多農民能夠更方便取得有機種子。
台灣可以採取的有機種苗規範方式為:1. 立法時參考歐盟循序漸進的方式。2. 建議農糧署建立有機種苗供應資料庫,提供有機農民、種苗公司,與未來的有機種子驗證機構,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然而台灣目前沒有有機種子、種苗的商業生產和處理的相關經驗;有機農戶因為無法取得合格的種子或是種子苗,依舊採用一般商業性的種子、種子苗,或是自行留種與交換來的種子。
顏教授認為,台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對有機種子規範不足,國內有機農民對有機種子意識仍不夠,配合未來嚴格要求使用有機種子,國內的確需要架設網站資訊平台。
今年10月下旬,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顏永福教授於「台灣有機種子發展」研討會,提到有機種子的定義是:使用前一代有機管理的母本所生產的種子,也就是在有機田內、有機作物生產的種子。
並建議參考2014年美國第七屆有機種子生產者研討會,會中所介紹美國有機種子採購資料庫:有機種子搜尋入口(Organic Seed Finder),此網站由有機種子聯盟的有機種子工作小組(OSA Organic Seed Working Group) 與協會的官方種子核證機構(Association of Official Seed Certifying Agencies, AOSCA)共同創立,在 2012年10月啟動,並作為服務農民、認證機構和其他利益攸關者的免費資源、尋找獲得有機種子可用性資訊。
顏教授更提到資料庫的目標是要編撰所有已發佈的有機品種試用結果,提供有機農民和研究人員的諮詢、以便確定有機系統的植物遺傳改良的需求和資源,深入瞭解影響品種適應的有機系統的共同因素。
有機農業及消費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去「證明」有機種子生產的過程。
有機生產繁殖並非所有作物皆有供應,或是沒有適合專屬的品種;第二,在有機環境下生產有機種子,而且還要維持與慣行生產方式的種子相似的品質與產出,相當不易;第三,某些作物有機種子相當昂貴,因此農民傾向選擇便宜的慣行種子;第四,透過自行留種或是交換方式得到的種子,也許並非一直在被認證的有機環境中生產。
由於有機農業禁止使用化學藥劑,使得有些作物罹病的風險增加,生產健康的有機種子更加不易,特別是二年生的蔬菜,因為兩季以上的生長期,提高了感染病害及污染的風險。
實際訪問有機農友,台灣要立法規定有機種植者要使用有機種子的看法,農友的態度有正反兩面,比較悲觀者認為如果農民沒辦法自行留種,想要種植的品種的市場量沒有大到可以支撐種子公司生產有機種子,這樣市面上能販售的有機農產品就會少很多;有機種子的立意雖然很好、值得支持,但如果所有種子都要循有機驗證取得、成本會更高,能夠接受的消費者是否就更少?這樣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呢?
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循序不是指立法與寬限的時程,而是當有一天台灣大部分的農田都採取友善與有機耕作的方式,這個時候有機種子取得就不會很困難了!
現今有機耕種還是極少數,有機農業占農地總面積比例約0.8%,要求有機種子是一種陳義過高的理想思維,該農民認為目前能夠買到無藥劑處理的種子就已值得慶幸了。
比較樂觀的農友則認為:既然歐美都做得到,台灣不應該畫地自限,只是主管機關要有清楚的時間表,也不急於3-5年就要全面推動,農政與立法單位往前一步,種子行也會跟著往前一步。同時要教育消費者,環環相扣、有機產業才能提升,農友是很有意願嘗試的。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張定霖場長,於有機種子研討會表示:將開闢30公頃的有機種子採種田,並且儘量繁殖固定種(OP種:Open Pollination);與會的郭華仁教授認為,這樣可以使「有機完整性」達到關鍵的助益,對於有志於農作物保種的有機農友也是好消息。
在歐洲,有機種子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購買到,包裝盒上也詳細說明如何種植,即使一般民眾都能在自家花園種出有機番茄、甜椒、生菜、香草等;有機種子的價格,也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這表示歐洲許多國家、有地自種已經很普遍,且落實有機生活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反觀台灣,相關單位要持續教育消費大眾,有機種子等於是有機蔬果的來源,與全面有機的根本之道,同時鼓勵學術機構與種苗公司,研究有機種子的採種、育苗,以及有機種子病源的防治、品種多元,也就是培育有機農產品多種品項對應之有機種子,這些都需要相當多的經費投入。
此外,種苗改良繁殖場與農委會應訂出時間表,輔導種子公司開發並且量產有機種子,鼓勵農民留種與協助其產出有機種子,是在有機田內產出的非雜交後代的有機種子,同時建立有機種子雲端資料庫,這時候才是立法要求有機農友採用有機種子的時候。
立法也要有寬限期和農作物品項的逐項規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要求全面執行與實施,尤其是有機種子只有少數本土自留種、只能仰賴進口有機種子,而且沒有第三方有機種子驗證單位時就貿然施行。
《有機誌》建議不要還停留在紙上談兵,如果政策要做,就化為行動時間表吧!
有機品種需要具備生長勢強、耐環境逆境、能與雜草競爭、抗病蟲害,因此有機品種需要具遺傳多樣化才能適應各種環境變遷,而且有機農法禁用基改種苗、也反對遺傳背景均一的F1品種,鼓勵使用具遺傳多樣性的OP品種;加上遺傳多樣性等於營養多樣性,是有機食品比較營養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 http://www.osgata.org/why-organic-seed/
有機種子網站www.organicseedfinder.org
農糧署、郭華仁教授、顏永福教授、鍾伊婷/2006年有機農業:有機種子與品種之選擇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者學到新的東西,請別忘記與他人分享,以便他們有機會享受這個免費的信息。
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網站(www.organic-magazine.com)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
推薦有機誌App給大家 下載網址:http://www.altruistictech.org/apps/organic-magazin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