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 法治時報

司法記者  充當外銀打手
高層官員暗助  「獨家」背書


(寫「醜陋的新聞界」,顯然寫一本不夠,還得寫「續集」才夠!) 

(法治時報2017-12-12台北報導)國內有一家周刊媒體,其負責人因為涉嫌為空難的「航空公司」圍勢,並接受招待撰寫新聞,而遭到檢方加以曝光其惡行,同時,該負責人也因此被其原來東家掃地出門,只好另起爐灶,找了一些金主,重新登記一家新的媒體。

不過,其「接受招待撰寫新聞」的習性,似乎並未改變,甚至,還訓練其手下記者,也要學習他的本領!

國內有一家保險公司因為掏空案,多位涉案高層被收押,而這家保險公司被掏空的錢,最後是由國人買單,以標售方式處分其經營權,然而,這家保險公司被掏空的金額之中,有「六十億元」存在非常大的爭議:也就是這些國人買單的「六十億元(兩億美金)」,是被一家外商銀行,以「假理財,真侵吞」的手法,將其侵吞,同時,這家外銀為了確保不被我國政府索討,想盡辦法阻撓被收押的保險公司負責人「交保」,以利其「返還(六十億元)官司」之訴訟拖延。

其中,最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前述那家專門涉有「接受招待撰寫新聞習性」的媒體,只要該保險公司的「案子」一開庭,該媒體記者就一定出現在旁聽席上,而且,一定乖乖全程聽完,並一路報導對於該保險公司負責人不利,以便「圍勢」該外商銀行,使其不必(或延緩)返還國人買單的保險公司所損失的六十億元。

有一次開完庭,當場有人聽到,該媒體記者竟然靠過去「外商銀行」派來開庭的專員身邊,並以一副很卑微恭敬的態度,向外商銀行的人「請示」道:「請問,這次開庭,您們希望我怎麼寫?我該如何報導?」。

言下之意,「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而是外銀交代他寫什麼,他就會寫什麼!

這番對話,事後外銀和台灣的商場人士聊起,言談間卻對台灣媒體的「格調」非常的「鄙視」。

據了解,這家週刊的「司法記者」,和司法院一位「特任層級」的高層,私下非常要好,因此,該司法記者關心的案件,該「高層」是否也有在替其「順便」關心,也就引起外界企業人士很大的好奇。

最近,這位「司法高層」為了讓外界「企業人士」知道,他和這家媒體的關係非比尋常,特別「故意透露」獨家司法人事(院長異動)的新聞,讓這個具有「某種特殊習性刊物」的記者獨家報導。

這種「獨家」的「院長異動」人事消息,對於外界不懂司法訴訟作業的商場人士,非常管用!

因為,外界商場人士多半會因此而聯想,如果連「院長異動」的人事都可以「事先」知情,那有「案子」找他們幫忙,更是不用懷疑,一定是行的通。

多數司法記者對於「人事異動」的事先猜測報導,常是「列出」多名可能人選,並加以探討其可能性,因為人事新聞大家都有興趣,因此這類報導多數是以「話題性」為主。

且司法院和法務部一向也不會將人事異動,特別是院長級的人事異動,「單獨」提供給某個媒體「獨家報導」,因為這麼做是非常非常的很不智

一來,得罪了其他沒有獨家的記者;二來,這種「獨家」會讓企業人士聯想,以後「有事(官司)」一定要找這家媒體幫忙,無形中是在「背書」某種行情。

這個透露獨家「院長異動人事」新聞的「司法高層」,以前靠著「司法改革旗號」起家,早年司改為了博取媒體報導,多會和媒體接觸,因此,這位高層對於媒體操弄,有其一定火候。

不過,資深司法官員則是認為,愈是高層,愈應該懂得自愛,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很懂得如何玩弄權勢,其實,看看前總長黃世銘的下場,就該知道「權謀的操弄」不是常久之計,好好真心推動司法改革才是正確的路子。

不要一天到晚只想「排擠副手」,說什麼別人都是事務官,只有他是政務官,一天到晚只想玩弄權謀,時代已經不一樣了,這樣玩法遲早玩死自己而已。

(寫「醜陋的新聞界」,顯然寫一本不夠,還得寫「續集」才夠!)

法治時報之電腦點閱:
http://www.npo-rwd.org/lawpape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