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食材‧美好品德的青年廚師世代

有機誌廚師團隊金帽獎得主報導

文 amanda 圖 蔡孝如、張星玖

青年廚師之廚藝人生

《有機誌》一直以來的「跟著大廚學作菜」單元,都頗受婆媽喜愛,尤其強調「食當季、吃在地」的有機天然食材,結合學界、業界和大廚們的創意示範,掀起電子、平面媒體的學習跟進熱潮。

今年金帽獎之中,也有一年來為《有機誌》單元示範之大廚獲獎,特別與讀者們分享他們在廚藝界的努力和表現。

朱建宇—胸懷古意的料理人

任職於台北新東南海鮮餐廳的朱建宇,從開發主廚到行政主廚,一路走來擔任過台灣國際年輕廚師協會研發委員、中華廚藝交流協會理事、在兩岸四地菁英薈「冷菜類別」榮獲至尊金獎肯定,今年更獲得金帽獎肯定殊榮。

說到職業,朱建宇談一則笑話:以前人都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所以13歲入行時會選擇廚師是因為在當時收入是較多的,早年只有二個選擇,一是去做「黑手」,一個是做「廚師」,比較過一開始的收入發現做廚師是黑手的二倍,但是沒想到十年後,再比較黑手和廚師待遇是天壤之別,現在黑手一個月20幾萬,但廚師有5-6萬就很滿意了!

現年40歲,卻已有25年廚齡的朱建宇,談起「受教育」這件事仍有遺憾,外表看來嚴肅的朱建宇說,由於自己是個慢熟的人,又因為是隔代教養,直到35歲以前都胸無大志,只想做好自己本份的事即可。

但是歷經過各種海內外廚藝比賽挑戰,以及金帽獎的肯定,讓自己覺得「英雄不怕出身低」,有朝一日能在完成學業取得學歷後,希望可以在技職學校的殿堂上,為傳承後輩而努力,也彌補早年失學的不足。最感謝的是一路陪他走過風風雨雨的老婆,如今熬到行政主廚,不僅籌備新店開設,更要定位餐飲業要給消費者的是什麼?希望所有遇到工作瓶頸的廚師都跟自己一樣,能夠沉澱勇敢再出發。

來自府城台南的朱建宇,廚藝之路因非科班而辛苦,在傳統學徒制下習得粵菜,進而擅長海鮮料理,一身廚藝穩紮穩打,或許是這樣的環境養成,讓朱建宇講起話來生動鮮活中又帶有一點古樸之意。

而料理如人,在他手藝下的菜古意又帶有個人想法,十足一派新舊融合的樣子。

一道金湯三絲蝦球,可見三絲與熱湯這兩個老台菜元素,以透明杯子盛裝,賦予老元素新生命,並特地選用無毒蝦、有機蛋及其他有機蔬菜,用這道做工精細的用料多元的菜餚證明有機食材種類之多元廣泛。

在朱建宇的巧手之下,裝在高腳杯裡的竟是香氣十足的蒜味牛肉,他選用雲林小農的牛番茄搭配安心畜牧的黃牛沙朗,翻轉自四川水煮牛的料理,將所有元素分拆再組合,朱主廚的料理手法,將綠色飲食的多元食材發揮了淋漓盡致的運用。

 

陳宗佑  熱心助人的創意師

陳宗佑在高中之前都不曾正式接觸過餐飲學習,只是從小就愛看媽媽做菜,覺得看著把一些不起眼的食材,變成一道美味的料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儘管國中時期的成績不錯,也分發上了國立高中,但後來高中只念了一年,覺得不適合,就決定去學習餐飲專業。

善用在地食材發想創意料理

陳宗佑現在不僅是涵碧樓大飯店中餐副主廚更是「熱情活力義廚團」的創始人,義廚團經常會到地方去貢獻才能,例如到老人院去為他們烹調捐助得來的食材,或者像是在台南地震、台東淹水的時候都到災區去做公益行善。

陳宗佑認為,行善和社會公益是廚師也必須關注的,因此,除了義廚團的活動,作為廚師本身陳宗佑也著重選用友善環境與社會的有機食材,透過料理的呈現,讓人們有機會了解有機食材的價值。

陳宗佑是個對食材鍥而不捨的大廚,喜歡尋找在地食材和用小農生產食材入菜,當遇到好的食材就會追根究底的找到生產者,不僅到產地去勘察還會取得農友得驗證資料,並與其契作生產,尤其是男投埔里和魚池的

教育傳承

陳宗佑對於學生的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見解。尤其,對於讓學生參加廚藝比賽這方面,陳宗佑認為學校的教育方針往往都太過偏頗,為了學校曝光,讓學生以得獎為目的去培訓、參賽,很多時候都會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如果學生心態沒有調整好,得到了金牌就自滿,那麼反而失去比賽的真諦。

學生時期參加比賽仍舊是好的,但是需要著重在歷練——讓學生有機會走向學校之外的大世界,建立人際關係、對外關係,培養應對能力。基本功沒練好的學生,到了社會和業界都要重新來過,往往就會出現許多面臨就業挫折而離開餐飲業的學生,間接也對於餐飲業的人力、傳承造成斷層打擊,分常可惜應重新思考做法,實務和學理並重,心態更重要。

 

廖本寒—順應時節的食材魔法師

如果不是賴以發展的手部受傷,中斷了自己最愛的棒球夢,現在的廖本寒也許在大聯盟發展也說不定呢!

入行15年在廚藝界學習並佔有一席之地,廖本寒覺得不僅是在廚藝上的收獲精進,更是做人處事和生活的提昇,料理更是跟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遇到措折時就會用打棒球的堅持精神來面對,當年練球得甘苦歷歷在目,教練們無不期待強棒出英雄,所以遇到無法達到要求時的球員,是用球棒把趴在地上的球員打趴的,也是因為如此,現在的廖本寒每每遇到低潮,總能調適心情轉換情況為正面以待。

談到這次不僅當選金帽獎廚師是自己努力3年才獲得之外,更讓自己難忘的是參與今年世大運的開幕表演,以臺灣夜市小吃文化融入表演,獲得空前成就和喝采,廖本寒特別提到,曾有一次機會聽世界百大名廚,現在排名前14名的江振誠演講,震撼人心,尤其把開飛機理論形容廚房出菜的情境,真是一個奇妙比喻,江振誠說:如果無法做到完美到位,不能確認每個環節都OK,做為一個主廚就不能出餐,凡事應該要求每個細節都到位,不能草率行事差不多就好,想必這是成功的基本功課,不僅僅因為是米其林的榮耀光環。

73年次的廖本寒具有多重身分,目前是饗賓餐旅事業開飯川食堂京站店的主廚。很難想像這個講起話來有些靦腆,緊張時容易眨眼的廖本寒,是掌管廚房的主廚,但是當他說起料理手法,講解每一道菜的設計理念時,卻又不得不佩服他對食材的掌握。

廖本寒在他的料理中可見近年精製農業中心的百合、南投草苺、澎湖黃牛、公館紅棗與具有食療功效的何首烏……等等,吃一套廖本寒的料理,彷彿走訪台灣一圈。不只能掌握各地特色食材,廖本寒還有一手以假亂真的工夫。

他利用非基改無糖豆漿、有機板豆腐加上棉花糖、有機黑芝麻粉,竟做出香醇的芝麻豆腐盆栽奶酪,廖本寒得意的說:「不告訴你也吃不出來是豆漿而非牛奶」。然而這樣的食材翻轉不只是好玩,而是具體呈現食材的可能性與可替代性,在順應季節的情況下總有食材無法取得,以手邊現有食材做為替代而不失本味,才能達到人人都愛吃當季的效果。

 

楊俊民 學養傳承不遺餘力大廚

楊俊民的家中好幾代都是餐飲業從事者,一到逢年過節家中阿祖就會要動員整個家族來製作糕點。另一方面,楊俊民小時候由於父母經常會不在家,需要自己解決三餐,因此從小就接觸了簡單的廚藝。國中之後到了雲林,課後就會到舅公的快炒店幫忙,高中時又去年了餐飲學校,唸書時卻也經常翹課到餐廳去打工,因為當時沒有想當廚師的想法,只是想要賺錢而已。一路打工到畢業,就覺得自己似乎蠻習慣這個工作,也就正式踏入了餐飲業界。

對於「廚師」這件事

在高中畢業後,楊俊民就到了台中的福華飯店當學徒。當時他的主廚對他說,廚師行業往後的趨勢是「全能廚師」,因此他只要有時間就開始到各處學習,現在,楊俊民的廚藝技能涉及上海菜砧板、廣東菜爐子、台菜海鮮蒸籠、西餐冷台、日式烤台炒台等。

廚師的關懷政府推廣力度不夠

楊俊民表示,現在的廚師行業面對著傳統技術失傳的問題,這與半成品的使用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今台灣許多餐廳的料理製作仰賴半成品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在料理上非常方便,另一方面也能夠減少人工成本。

「真食材」的選用,幾乎毫無踪跡,不然就會賣的很貴成本墊高——實際上,也有部分的餐廳建立了自己的農地產線,公開整個食材的生產過程,尤其是有機農產更是如此,進而將自己栽種的食材加以烹調送上餐桌。在這方面,政府所扮演的推廣角色其實是不夠充分的,而就非常需要餐廳和廚師親自來實踐這件事,將正確的食材觀念傳達給民眾,提升食材的價值。

廚藝的傳承

楊俊民目前也在大學協助教學,對於校園內的學生,認為目的是在於傳承,應著重於飲食相關的觀念、理念、概念的培養。實作更是重要的,但前提是不能讓學生們「為了做菜而做菜」,也必須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去做菜」。

另外,楊俊民不建議帶領學生常去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很多時候都只是著重於增加學校的名氣,學生就算得獎了反而容易產生高傲心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基礎實力的培養,實作才是真正在業界生存最關鍵的條件。當然不反對真正切磋廚義對產業有幫助的交流。

很多人都覺的廚師就是為消費者做好吃的料理,但不知道,如果沒有對廚藝的熱情和喜歡料理、研究食材、設計食譜,這個行業很難堅持下去!期許每位廚師不僅具備精湛廚藝、更有著美好的廚德以及對社會責任有所承擔,那麼每位金帽廚師都受之無愧這個榮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者學到新的東西,請別忘記與他人分享,以便他們有機會享受這個免費的信息。

heart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網站(www.organic-magazine.com)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

推薦有機誌App給大家 下載網址:http://www.altruistictech.org/apps/organic-magazin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