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1 法治時報

AIT關心 台灣司法改革
專程聽取  陪審團協會報告


(右一鄭文龍律師,右二周漢威執行長,左二任友飛專員,左一馬志安組長)

(法治時報2017-9-11台北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馬志安(Christian Marchant,政治組組長)關心台灣的「司法改革」,於9/7下午專程率領該協會同仁任友飛(Toy I Reid /Political Officer)、李倩宜(政治組專員),前往位於台北紹興北街35號八樓的「陪審團協會」,聽取有關台灣「陪審團協會」的成立目標與推動歷程。

該協會由創會會長鄭文龍律師出面接待,並介紹為何會成立陪審團協會,同時也回答了馬組長提出的相關問題。

該拜訪全程整整一個小時,他們是三點準時到達,四時離開。


(鄭文龍律師向AIT 說明陪審團協會的成立與目標)

鄭文龍律師全程用英文對「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做簡報,細述該協會成立之目的,並介紹該協會每年都會率團出國,參觀「他國」陪審制度,回國後,並將成果集結出書,同時,協會還和國內各地方政府聯合舉辦「陪審團學生營隊」,讓年輕人了解陪審團的意義,此外,在選舉期間陪審團協會分別拜訪或寫信給立委候選人,尋求簽署以示支持陪審團之推動與立法等等。

不只如此,陪審團協會還曾募款,製作電視廣告,購買公車廣告、宣揚陪審團對「台灣司法改革」的重要性,陪審團協會也分別拜訪各政黨,尋求跨黨派的支持等等。

簡報時,美國在台協會政治組馬志安組長一看到國內出名的政治人物「照片」時,都能馬上叫出其中文名字,顯見,他對台灣政治人物的了解很充份。

不像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立法院被「測試」大陸9位核心政委「照片」,王竟能僅認出胡錦濤和習近平,連當時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都認不出。

馬志安組長聽完簡報之後,對台灣將來採行什麼制度,他是沒有任何立場或看法,但他想了解的是,台灣的「司法改革」將如何提昇人民的「信賴」(trust)?

同時,他也對台灣的「司法改革」,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他知道台灣的司法制度全部承襲德國制度,但是,台灣的多數政要,卻都是留學英美,言下之意,這是兩套截然不同的制度,這在「司法改革」過程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和體制,將要如何融合?

鄭文龍律師回答,這是一個「大」問題,不容易有答案,但他認為德國、日本的「參審制」是過時的老方法,不太容易解決台灣的司法問題。

又,鄭文龍律師提到,立法院許多立委都支持陪審團,馬組長也了解司法院長許宗力是留德的,是傾向德國制的,因此,馬組長也好奇提問,這兩種不同的立場將來會如何發展。

鄭律師也很率直的告訴馬組長,這確實是一個「僵局」,因為,立法院是擁有民意和立法權的機關,但是,司法院卻是實際執行司法審判的機關,這兩者如果見解立場方向都不一,是會陷入對立僵局。

該簡報,另有法扶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律師也出席。

馬組長提問有關台灣司法官的「考選」制度時,鄭律師表示,司法官是無法不能「訓練(train)」的,司法官只能「擇優(choose)」;周漢威執行長也以英文補充發言表示,台灣的司法官「訓練」還是採取「集中住宿」方式,無法外出自由行動的「全天候管控」方式,就算是律師聲請成為法官之補訓,也是一樣要24小時住宿管控,親人見面還要登記。


(右起,任友飛, 馬志安,李倩宜)

與馬志安同行的李倩宜專員,是專門負責撰寫「台灣人權報告」的專員,她在場只聆聽並作筆記,未提出任何問題。

另一位同事任友飛,則是提到他一位紐澤西大學的學者朋友,對亞洲及大陸的司法很有興趣,明年將來台研究九個月,說不定可以安排她和陪審團協會接觸,她應該會有興趣。鄭文龍表示非常歡迎並希望他能協助安排。

馬志安組長也提到,九月底有聯邦法官來台,也可以安排見面討論。鄭文龍希望能夠安排見面,讓我們請教有關陪審團的運作經驗。

法治時報之電腦點閱:
http://www.npo-rwd.org/lawpape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