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SA農業的機遇和挑戰

文 石嫣、程存旺 圖 石嫣、北京小毛驢

在中國,日益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可部分歸因於城鄉二元體制下資金、勞動力和土地等三大生產要素從農村流向城市,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量不對等勢必導致「三農」問題,而以「福特主義」 大生產為主導的農業生產方式,則進一步誘發農業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階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無論是中國社科院、世界銀行的估計,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都超過2 億,約占總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中等收入群體的占比達到40%。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 在食品安全問題面前轉向生態農產品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客觀現象。社區支持農業在此大背景下湧現發展。

中國2006年開始發展CSA

「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也被稱為「城鄉互助」或者「社區農業」、「社會農業」、「社群支持農業」、「社區支援農業」,「社區支持農業」是相對最為廣泛使用和傳播的叫法,在學術研究中,也被稱為「巢狀市場(Nested Market)」或者「短鏈農業(Short Chain Agriculture)」。

從2006年開始,由溫鐵軍、何慧麗等學者發起的「購米包地」以及2007年發起的 「國仁城鄉互助合作社」就是社區支持農業的雛形。同時,香港社區夥伴(PCD)也開始在國內推動一些社會組織NG0和小農戶做生態農業。

2009年開始,小毛驢市民農園以社區支持農業「風險 共擔、收益共享」為核心理念,對外招募消費者份額成員,所有成員預付份額費用,並與農場共同承 擔風險,農場根據當地應季產出定期給配送份額成員配送蔬菜產出,勞動份額成員則因為自己的勞動 投入而收穫健康的蔬菜,由此形成農場參與式保障系統,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股東概念產生更多內涵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以下簡稱CSA)的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起源於瑞士,並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主動與那些希望建立穩 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係。現在,CSA的理念己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傳播,它也從最初的共同購買、合作經濟延伸出更多的內涵。它可以恢復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友好關係。

CSA的重要原則是農民在具有生態安全的農業系統中,生產能帶來健康的食物,消費者也是「股東「,也要承擔生產耕作的風險,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災害等等。CSA提倡食在當地,食在當季。大部份CSA為顧客 提供多種季節性的有機蔬菜,有些會提供一系列農產品,包括雞蛋、肉類等。有些農場只會生產單一 食品,或者與其他農場合作,使會員幾乎一年四季都可買到不同產品。

離土地越來越遠的消費者

CSA作為一種正在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推行的是有機農作物生產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把社區里的消費者和當地的農場或者農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本地經濟、生態環境和人們之間的關係得到可持續性的發展。

CSA實際上是一種城鄉夥伴關係,所面對的背景是因為全球資本化農業對家庭農場或者小農戶的衝擊,使得生態化小型農業無法生存,進一步造成了鄉村衰敗。還有幾個相關因素是消費者離土地越來越遠,不了解農業的生產過程,而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公司不會將生產過程因加工、包裝、運輸帶來的各種食品安全的風險透明給生產者。

單個消費者面對大型公司大多數時候的影響力是非常低 的。而很多公司也利用了消費者自認為是上帝的心態,商業化宣傳自己的商品的效用。其實消費者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成本不會由商家支付,而是消費者支付。CSA希望儘可能通過消費者的自組 織和信任的建立降低其中的成本,也是給予了消費者更公平的價格。

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制定最早的PGS雛型

CSA的生產標準和服務是農民和消費者共同制定的,服務是真實的,具有責任感的承諾。因為是固定的消費者和農戶的對接,而且是相互的選擇,CSA的核心是穩定,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選擇CSA都是因為對於穩定生計和食物體系的需求。
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和農戶議定選擇有機農業的實踐方式,因為一般消費者對於環保、安全的需求都會希望按照有機的操作規範,而因為這個體系是共有的、透明的、互信的,所以消費者更重視生產過程而非認證本身。有的CSA也會由消費者和農戶共同商定進行有機認證,這也是他們共同選擇的結果。

在中國大陸,早於小毛驢市民農園,一些CSA的實踐項目就在香港社區夥伴(PCD)基金會的支持下於廣東、廣西、貴州和成都等地開展。一些有識之士也在北京和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開創了以有機生產和會員購買形式的農場,如北京的天福園、德潤屋、綠牛農場和上海的百歐歡。

中國CSA發展的機遇

CSA在中國受到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正值2008年中國食品安全里程碑事件「三聚氰胺奶粉」, 之後媒體不斷的負面報導,使得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主流食物體系包括第三方認證機構產生懷疑,尋找有機或者綠色食品,與此同時,媒體還報導了關於商超有機認證農場造假的行為,有些農場儘管有有機認證,但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並沒有按照認證的要求來做。這些信息進一步使得真正對食品安全關注 的消費者選擇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或者熟人群體,即己經建立了足夠信任的熟人圈子,來尋找健康的食物。

現階段中國的有機農業具有「白熾燈效應」,由於有機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環境保護的附加值,生產和消費過程建立在產銷雙方高度信任的基礎上,這個信任就是以個人為核心信任範圍,即一個白熾燈燈光所能照射到的範圍是有限的,是以燈泡為圓點向外發射的一個圓弧圈,燈光的照射範圍是根據每個人信任範圍而定,每個白熾燈就是信任的節點,但是信任的範圍是有限的。

這些背景,給了 CSA發展的機遇,因為CSA本身強調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建立信任關係,生產者並不是一味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品相的要求,也不把產量作為農業生產第一位考慮的要素,收益比較穩定,消費者理性消費,了解生產過程,節制「方便和隨時吃到所有季節、地區的食物的慾望」, 雙方由於沒有中間環節,都獲得了更多直接的收益。

中國CSA發展的挑戰

小農場基本上以生產生鮮初級農產品為主,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產量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如 天氣、病蟲害、管理等,一旦產銷匹配度不高,則損耗非常大。目前CSA農場面臨的是生產、會員招募和會員管理三方面的困境。

首先,現在經營有機農場的主體和實際生產者即本地傳統農民雙方對於種植標準和理念不統一,農場經營者有理念但無生產技術,本地農民有技術但缺乏對有機農業的認知,因此,若經營者並不生活在耕作範圍內,則可能出現農民並不能完全嚴格按照有機農業標準操作的可能性。

有機農業屬於智慧密集型農業,需要有很強的種養殖管理能力和經驗,而且一般農場需要提供消費者一攬子食物解決方案,所以種植的品種都非常多樣,一年下來可能需要有40-60個品種的種植生產安排,多品種管理更増加了管理的複雜程度。

同時,有機農業的發展同樣受制於「三農」問題的大背景,在整個鏈條中各個環節存在弱勢的問題,比如種子、有機肥、生物藥品這些投入品都還沒有有一定信任度的產品。

常規產品市場由於幾十年來的剪刀差,形成了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的習慣看法,而食品本身可附加的價值相對其它產品是比較低的,小農場一方面缺乏營銷的手段,另一方面又受到市場混亂的影響,因為大型商業化有機農場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更多,也無形中形成消費者對有機農業混亂局面不信任的現狀。

其次,消費者雖然需要更安全健康的產品,但對於產品真實性和價格敏感度是很高的,特別是在這幾年中還出現個別幾家農場借用CSA的模式快速融資擴張導致破產將會員預付費用捲走的事件,更是破壞了原有就稀缺的信任。所以,目前幾乎所有的CSA農場招募會員都是比較有限的幾個渠道,如下幾個方式:利用「白熾燈效應」招募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成為會員,利用傳統媒體的報導以及新媒體如微博微信的低成本宣傳。

和慣行購買產品和通路特點都不同,CSA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慣行購買方式和產品特點相較,一般消費者普遍都會面臨:品種少、品相差、季節性強、可選擇性差、口感老、南北方葉類菜和瓜果類菜差異、送貨時間、保鮮問題、傳統品種和新品種、不會烹飪、訂單管理、價格高低。

CSA農場生產是否是否能夠遵守產銷雙方約定的生產標準,同時還要將生產資訊儘可能透明給消費者,很多消費者存在著對於有機農業有不同理解,比如有人認為有機農業就意味著產品無毒,是最純凈的地方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有人認為有機農業就是傳統農業,有人認為有機農產品就一定是品相很醜或者個頭很小的。消除這些誤解和迷思,農場需要做很多資訊透明及教育的工作,很多農場透過經常組織會員活動或者開放日,増進與會員的溝通,從而有效的構建「社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者學到新的東西,請別忘記與他人分享,以便他們有機會享受這個免費的信息。

heart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網站(www.organic-magazine.com)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

推薦有機誌App給大家 下載網址:http://www.altruistictech.org/apps/organic-magazin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