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3 法治時報

呂太郎VS王梅英
科長人事暗較勁?


王梅英廳長VS呂太郎秘書長

(法治時報2017/7/3台北報導)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開了一堆會,吃了好幾百萬的便當,決議更是滿滿一籮筐,只是,百姓都還沒感受任何司改績效,但,司法院的官場文化,卻是已悄悄地的在安排「升官」的「人事佈局」!

許宗力院長一上台,人事幾乎是完全外行,一切都是聽從秘書長呂太郎的意見居多,早在去年底,呂太郎就通過院會決議,打算在司法院的「司法行政廳」,多增加一個「第五科」,好用來應付「司法改革」的專屬聯繫作業!

乍聽之下,非常的名正言順。

因為這麼一來,日後有專屬的「科室」,也就是有專人可以辦事,就因為有專人可以辦事,所以,才能專心推動改革。

這種人事安排的邏輯和道理,如果倒過來看,表示以前改革都是沒有專門科室,也沒有專人,所以,以前的改革都是騙人的,以前的秘書長在處理司法改革都是在混的,都是沒有專心在推動改革。

這種邏輯和道理,基本上是說不通的,但是,官場的高官們並不關心邏輯和道理通不通,他們關心的是,新的「官位」出現之後,「誰的人」會坐上這些新增加的位子?

這才是官場高層人士關心的事。

司法院裡頭傳出的消息是,呂太郎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周弘婕,是呂太郎心中矚意的人選,也是已經內定好的人選。

如果能夠順利朝著這樣安排,將會是最符合呂太郎的內心打算。

一者,辦公室主任一定都是自己身邊最為重要的「心腹」,有「好缺」就優先派給自己身邊的「心腹」,可以鼓舞身邊其他人士的「士氣」,知道「跟」著自己會有前途,其他人看了也就更不會三心兩意,會增強底下人員的「效忠指數」。

再者,司法行政廳「廳長」的位子,原來呂太郎另有中意人選,並不是現任的王梅英廳長,許宗力院長臨時變卦,改變心意,造成呂太郎的心腹廳長無法進駐,而今,司法行政廳多出一個「科長」職缺,無魚蝦也好,沒有廳長,科長也好,正好趁機安排自己的貼身心腹進駐,彌補去年廳長一職的錯失。

問題是,現任廳長王梅英也不是吃素的。

她屬下的的廳室「科長」出缺,誰來擔任新的科長,她當然也會有主觀意見,不可能是呂太郎一個人說了就算。

更何況,呂太郎的辦公室主任跑來擔任她的科長,日後該廳大大小小事,難免都會一五一十的跑到秘書長的耳中,就算不是監看或通風報信,但總也是覺得怪怪的。

尤其是,真的成立之後,難保推動任何施政計劃,或是有任何構想,都要先得到秘書長的認可,才能真正加以推動,不然在「科長」那一關,就會被開始「冷」處理。

司法院因為司法改革,多了一個「科」,同時,也可以開始看到官場的人事較勁。

可嘆的是,司改沒有任何績效,「人事成本」卻先大幅成長,多出一「整個」科室,同時,「官位」之爭也跟著跑在前面,只有期待改革的老百姓繼續當「苦哈哈」,公帑付出繼續增加,卻只能遠遠望著官員的「新官位」嘆氣。

司法院這種現象,讓人聯想起有名的行政學者「白京生定律」─「愚蠢競賽」定律:機關存在的年代愈久,主管一定愈笨,但是,冗員一定愈多!

原因是,第一任主管用人時,一定找一個比自己笨,但是,又能完成任務的下屬,這樣下屬才不會跑到自己前面,又能幫自己作事;有一天自己升官時,才將手下拉拔接任自己的位子。

因為每任首長都是這種心態,所以,該機關的首長就會愈來愈笨,但,每次出事,社會一指責,該機關就「怪罪」:人手不足所致,於是,增加人手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對策。

這麼一來,日子一久,該機關的首長當然是愈來愈笨,但是,冗員也就愈來愈多,同時,因為人多辦公空間不足,機關的大樓就愈蓋愈大,愈新!

這就是有名的行政學理論,機關存存愈久,首長一定愈笨,冗員一定愈多,大樓一定愈新!

司法院似乎真的正朝著這個方向在前進!

法治時報之電腦點閱:
http://www.npo-rwd.org/lawpape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