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12 法治時報

司改即將謝幕

可惜蘇貞昌缺席


蔡英文因蘇貞昌選台北市長,結下樑子,至今難忘

(法治時報2017/6/12台北報導)如果去年「小英」可以「不記恨」,提名蘇貞昌擔任「司法院長」,法界人士認為,司法改革的「績效」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成績!

就算再延後兩個月,「司改國會會議」才會作成結論,但,多數法界人士不看好蔡英文政府的「司法改革會議」,將會帶來什麼改革契機。

有資深法界人士表示,如果,「司法院長」和「法務部長」不是許宗力和邱太三,或許,司法改革的推動會帶給人們更多的希望與成效!

法界人士還特別提到,去年司法院長提名人選,曾經一度傳言,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有意願,承擔司法改革的龍頭舵手,也就是擔任司法院長一職。

但,政壇人士分析,蘇貞昌因為和小英競爭過「台北市長」和「黨主席」,依小英的氣度和胸襟,是不可能還會任用蘇貞昌擔任司法院長的。

分析者還指出,小英政府到目前為止,幾乎是全面封殺民進黨的「前輩」,在所謂的前輩們,小英她只重用了「兩個人」。

一個是謝長廷,一個是許信良。

政壇人士分析,蔡英文會任用這兩個人,都是因為他倆和柯文哲有「交情」,所以,得到小英的重用。

政壇人士相信,在小英的思維裡頭,要好好牽制柯文哲的選舉動向,才是她的主要考量,所以,和柯文哲有交情的「前輩」人士,當然要加以安排。因為必要時,可以透過他倆得到柯的內情或想法,甚至,可以透過他倆以「上兵伐謀」的方式,對柯加以左右。

因此,除了謝長廷和許信良,其他民進黨的前輩,在蔡英文眼中,都是負擔,不是資產。

法界人士認為,若只因選舉恩怨,就不想重用蘇貞昌,那真的是國家的不幸。

看好蘇貞昌可以推動司法改革的法界人士,分析看好理由:第一,蘇貞昌1971年就開始擔任執業律師,且又是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其對於司法改革應有的轉型正義,應該會比別人深刻;再說,他對司法官場的生態,也有其基本認識。

第二,蘇貞昌是政壇老手,想要推動「司法改革」,必須要懂得「政治生態」,只懂得「司法生態」是絕對不夠的,必須連「政治生態」都要有概念才行。

這一點,蘇貞昌則更是優於現有的司法官員或學者。

第三,在蘇貞昌從政的性格中,他也是一位很懂得如何扮演「老二」的哲學。

例如:1993年蘇貞昌受黨主席施明德之邀,擔任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兼發言人。秘書長任內,蘇貞昌被稱為最懂得「把掌聲留給主席的秘書長」。

1994年,蘇貞昌獲民進黨提名,與陳定南一起搭檔,競選台灣第一屆「省長」選舉,蘇貞昌是擔任「副省長候選人」,也就是說,蘇貞昌不只職位上懂得老二哲學,就是選舉的老二角色,他也能扮。

分析者說,蘇貞昌是一位懂得「角色扮演」的聰明人,該當「老大」時,他會展現霸氣,不會客氣,但,該當「老二」時,他也懂得如何收放。

言下之意,如果蔡英文能夠重用蘇貞昌,擔任司法院長,進行司法改革,則蘇貞昌將是一位懂得「如何營造」司法改革績效,並將其績效「勳章」別在蔡英文身上的人。

法界人士取笑現任司法院長,還沒有上任,就被法官連署,撰文批評其「違憲」,上任之後,則是完全無法展現該有的氣魄,就連在「公共場所」,坐都沒有一個好的「坐相」,和秘書長呂太郎坐在一起,宛如秘書長呂太郎的「下屬」似的,側著身像是在報告,實在難看。

至於,法務部長邱太三,則是成天只會抱著參事陳瑞仁,期盼陳瑞仁的檢改會「幫忙加持」,不然,就是成天要求底下,要幫部長找出有「亮點」的政策,下鄉訪視各地檢察署,一到吃飯時間,就不見蹤影,據說,都是利用部長身份,在安排「私下行程」找一些昔日的選舉樁腳或是企業大卡。

民進黨的游盈隆在5/27寫了一篇「評蔡英文總統傳奇的第一年」,文中提到,蔡英文總統的第一年,繳出一張幾乎滿江紅的成績單,對很多人來說,是不敢相信的。

游文提到:小英黨政軍大權一把抓,萬民擁戴風光上任,一呼百應;對手國民黨被兩次民意海嘯打趴在地;連台灣的主要威脅,中國共產黨,選前恫嚇的「沒有九二共識的定海神針,兩岸關係將地動山搖」也沒發生。

在這樣千載難逢的條件下,幹的如此民調穩定下滑,究竟是怎麼回事?

游文分析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蔡英文「蓄意」和陳水扁前總統切割,堅持走自己的路,造成相當程度民進黨八年執政經驗不連續(discontinuity)現象!

游說:君不見,曾執政的總統、副總統和行政院長級大老如呂秀蓮、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有誰真正受到尊重和參與決策?更遑論舊時資政、國策顧問和內閣成員了。

游強調;民進黨八年執政,撇開執政後期的紛擾,不論是哪一方面表現,其實相當亮麗,是新興民主國家的前段班,尤其是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蔡英文上台刻意和過去八年執政經驗保持距離,證實是托大的、不智的。

主政者,應該無私,應該懂得用人,而不是循私,只相信少數人,小英的性格正決定著台灣的改革前途和命運,在此時刻,法界人士特別提到「蘇貞昌的司改角色之缺席」與小英的「用人性格」,讓人不禁懷疑,民意只有對「林全內閣」不滿而已嗎?

如果「民調」也對「司法改革」、「司法院長」、「法務部長」的種種表現進行「調查」,說不定,成績比林全還慘?

法治時報之電腦點閱:
http://www.npo-rwd.org/lawpape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