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9 法治時報

司改圍勢高手   何飛鵬   終於出場論述

 

(法治時報2017/5/9台北報導)5月8日,何飛鵬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寫了一篇「不吵不鬧的司改,不改也罷」文章,論述這次司改會議的吵吵鬧鬧是健康的、是有益的!

看了該篇文章,才知道外行人談論司法改革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

須知,吵吵鬧鬧有兩種,一種是「潑婦罵大街」,一種是「文人(學者)打筆戰」,罵大街的效果,是想引起路人注意;打筆戰的效果,是想透過激辯,找出核心價值。

因此,不是吵吵鬧鬧就是好事,要先分辨吵吵鬧鬧之後,是少數人得到社會注意,還是多數人找到核心價值的共識?

到目前為止,司改會議的共識,完全看不到任何核心議題;卻只看到「綁委員、綁議題」、「搞黑箱、搞內幕」的爭議以及召集人拍桌等等,愈看愈像潑婦在罵大街。

何的論點是:與會者有利益衝突,而任何議題,都須經尖銳爭辯折衝,最後才能達決議,因此過程中擦槍走火,意氣用事,惡言相向,都在所難免。 但每組近20人,全部近百人的會議,最後只要能達成多數決的共識,這一定是有意義的決定。

何君之文章,在此就犯了用「數字欺騙」的毛病,試問所謂的多數決,是20人一組的多數,還是一百人的多數,如果是20人的多數,那才11個人就是多數,且其中還有很多非法律人的外行人,這樣的多數有意義嗎?如果是百人的多數,那又何必分組?

上述的謬誤,卻導出抹裝擦粉的結論:「此次司改開會目的設定,注定了此次司改必定大鳴大放的結果」,完全漠視這是一場沒有核心價值爭辯的空洞會議,議題爆炸出來的全是無關痛癢的小鼻小眼之枝微末節。

何又說,改革議題要讓人民有感,注定了議題大爆炸,其目的就是要做一次深度的總體檢,徹底檢討諸多沉痾,並提出具體的改革方向。何還說,總統府為了之善後,早已預作議題收斂的安排,所以才會分成五組,分別就人權、信賴、效率、友善及保障弱勢深度討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最後總統出面加以收歛,進行最後的歸納與收斂,選出此次司法改革第一優先必須推動的改革方向。

外行人寫內行文章,外行人看來頭頭是道,但是內行人看了,卻是焦慮不已。

司法要被改革,就像台大刑法教授陳志龍剛出版的新書寫的,該書強調,司法問題是出在「政府犯罪」的問題;也就是大法官530釋憲的前提:人民犯法,財產性命都沒了;司法官員不守法,卻都是用內規在處理,且結局全是官員不必負責。就像國賠法13條那樣,明文規定,給予司法官員豁免權。

這些關鍵待改之處,外行人不懂,但開會時,內行人故意裝睡,外行人則是趁機高談闊論不已。

人民面對司法最大的痛苦,是司法官員手上掌控人民生殺大權,卻不依法進行偵查審理,老是用戒嚴時的舊手法,且至今還是沒有監督機制,也沒有退場機制,就算通過「法官法」,如何適用也全都掌控在他們自己人(司法官員)手上。

這是今日司法最大的弊病根源,不談政府犯罪的導正,卻辦個像潑婦罵大街的議題爆炸會議,就說這才像是司法改革會議,那蔡英文就等著接受民調繼續下滑吧!

法治時報之電腦點閱:
http://www.npo-rwd.org/lawpape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