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茶園與Jun Chiyabari 的創始人對話

臺灣製茶技術和設備改變了尼泊爾茶產業

文 Tony Gebely 翻譯 林珮芸 圖 Jun Chiyabari Tea Garden.編輯部

Jun Chiyabari在尼泊爾茶葉產業中,是一個響亮的名字,由兩兄弟創辦的高山茶品牌,Lochan和Bachan Gyawali;Tony Gebely從2010年開始喝他們的茶,而他們的品牌也隨著時間越做越好。將他們的茶拿來與大吉嶺茶相比可能不太恰當,但Jun Chiyabari絕對是個傳奇,最近Tony Gebely有機會可以和這兩兄弟聊聊,瞭解了背後的故事和他們的茶道理,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如何開啟有機茶的事業?

起源於2000年初的一頓午餐,Bachan和我小時候住過大吉嶺的寄宿學校,從八歲到十二歲,我們在茶香中成長,我們學校就在茶園裡,Tukvar, Singtom, 和Phoobshering這些知名的茶香瀰漫空氣中。從我們教室看出去可以看到一片綠茶園,尼泊爾情歌在茶穀中激盪人心的回憶歷歷在目,對我們來說,這些都童年的美好回憶。

Lochan和Bachan Gyawali說,我們家從1975年開始從事觀光業,2000年我們參與了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業,例如液化石油氣(烹調氣)、製造業和電子進出口貿易,客戶包括西門子、松下集團和美國的泰科集團,我們事業有100%出口,也有純粹國內的市場。以做生意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可以利用本地資源,銷售國外和本土,很自然地會選擇茶葉,也許是小時候的回憶,我們想在尼泊爾開闢一個茶區,既可以滿足童年回憶也可以有商業利潤。

Jun Chiyabari是從零開始?還是買下一個茶園?

2000年一整年,我們歷經了東尼泊爾山區的復甦任務,我們探訪當地,仔細選址,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全球暖化讓我們挑選一個海拔更高的茶區。一開始也不排除直接買下一個茶園,當時差點買下了Saptami和Panchthar的茶區,主要是因為那裏符合我們的需求。和Panchthar茶區的地主談到付簽約金的程度,但幸運地也不幸地,後來因為兩方的理念不同而沒有談成,最後我們只好在Hile in Dhankuta區的一個小鎮重新開始。

Jun Chiyabari的意思是茶園的月光,尼泊爾話Jun意指月亮,另一個原因是為了紀念我們父親,他的名字Chandra也代表月亮,我們希望這名字對西方人來說是好記的,對亞洲人來說也很好記,當然尼泊爾也是,所以就選了這名字。後來我們才知道在日文中和”純”的發音相同,恰好符合我們對喜馬拉雅山茶純粹的哲學理念。

茶園在東尼泊爾區,我們在Hile (27°01’00.0″N 87°19’00.0″E)東尼泊爾區一個小鎮,位於丹庫塔,距離加德滿都200KM,大吉嶺100KM,我們客戶稱為”丹庫塔”(Dhankuta),是尼泊爾最具特色的帶狀區。

是否只生產正統茶?

我們比較不用”正統茶”這詞彙,因為這會將我們排除在印式-英式茶文化之外,事實上我們也不是。我們生產高山茶,所有茶來自於海平面1650到2100公尺之間,距離製茶廠也在10KM幅員。在這多起伏的山丘、森林、竹林、巨石、小溪和川流間,這就是我們種茶製茶的環境。

Jun Chiyabari的栽培法是什麼?我們的茶園選用一種本地優質的小面積栽培法,所以每一種茶都混合了不同的栽培法,一些土地在我們買時上面已經種了伊拉姆皇室時代的茶樹。大部分的栽培法來自在地方式,像是大吉嶺的P312, B157, AV2栽培法。當我們創業時,我們一點也不懂茶,因此也犯了不少錯誤。我們現在正藉由不同的茶種來調整栽培法,從中國、台灣、日本進口茶葉研發品種。因為尼泊爾缺乏研發機構,所以我們必須要創造自己的栽培法,我相信我們會做得很好。

你們種了多少種類的茶?Jun Chiyabari有白茶(茶蕾、茶蕾和一心葉、茶蕾和兩心葉)、三種發酵茶(輕、中、高)稱為烏龍,但我們其實不想用這詞,因為這只在中國和台灣普遍。

三種綠茶:喜馬拉雅松針(機器生產)、喜馬拉雅長青(部分手工挑選)、喜馬拉雅椎葉(一種日式茶,也是Jun Chiyabari的近親)、全發酵(喜馬拉雅橘,完全以機器製造挑選,HRHT 和HIB多數以手工製造,是一種紅茶。

節氣茶我們有喜馬拉雅春茶,非常淡非常令人振奮,以早春的茶葉製成,而冬天有GHRHT。

Jun Chiyabari全是有機的栽種嗎?從2001開始我們都種有機茶,包含育苗,這是我們堅持的理念。也許我們應該先不用有機後來再轉成有機,但我們內心並不想這樣。有機種植花了我們四到五年是沒有收成的狀況,但在16年之後,收到顧客的好評之後,我覺得非常值得。Jun Chiyabari有機驗證始於2012年,目前是由瑞士頒布的IMO有機認證。

16年後外銷德國為大宗

Jun Chiyabari對未來有什麼計畫?我們想從日本、中國、台灣引進更多技術,未來我們想做粉末茶(像是抹茶),小包裝雖然不太賺錢,但可以提高我們的產品和種植技術,思考和態度。未來也想提升茶園的技術,引進更多種子。

在尼泊爾產量350萬公斤的高山茶,大部分輸出到印度。而Jun Chiyabari不輸入到印度有很多理由。我們主要賣到以下國家: 德國: 33 % 加拿大: 17 % 法國: 10 % 美國: 10 % 日本: 8 % 中國: 5 % 其它17%(根據六年的數據顯示)

Lochan和Bachan Gyawali兄弟很客氣的說,我們只是小茶園,一年生產不多,Jun Chiyabari的茶葉年產量15,000 到 20,000 公斤,因為是有機生產所以成長速度比較慢,我們正在規劃發展中。

問到尼泊爾茶有過度被拿來和大吉嶺茶相比嗎?當然,如果以石川熏(Kaoru Ishikawa)的產業分析來說,假設尼泊爾缺乏大吉嶺的原料、設備、員工和技術,我們永遠比不上他們的品質。當然他們製作很好的茶(有時候),我們和它們唯一的差別是環境,所以我們必須改變以上的條件(原料、設備、員工和技術)才能提升競爭力。

尼泊爾沒有自己的研究中心,雖然有皇室的老茶Ilam,但仍然沒有自己的栽培技術,這是最難和最耗費時間的因素,尼泊爾多使用印度-英式的製茶設備。

很幸運地,現在尼泊爾很多管理者和製茶者接受過大吉嶺茶的訓練,也從那邊回來。我相信未來會改變並且融入我們的環境。結合以上的條件,大吉嶺茶因為和英國的淵源,已經外銷到世界150個國家,很自然地人們會拿來比較,但現在該是我們改變時代的時刻。

台灣技術和設備改變了Jun Chiyabari命運

在尼泊爾我們做了一些跟大吉嶺茶有些差異化的事,2003年我們開設了工廠,並選擇台灣的設備,而不是印度英式設備,就是希望和大吉嶺有些不同。我們可以不和坊間的茶廠相同,但這馬上對買家有所衝擊;18-24個月後,印度機器來了,稍微可以解決一下問題。

很幸運地在過去五年,中國設備已經進入尼泊爾,改變了這裡的生產風格和思維,我們認為Jun Chiyabari是這個變革下的結晶。因為人們看到過去十年我們做的事情,引用台灣設備,之後進口中國設備,我們選用新機器同樣在承擔風險及犯錯,但是小農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

我們很高興在前端已經這樣做了,我們現在已經不使用大吉嶺的系統名,如TGBOP或First Flush 也不說我們的茶屬於正統,因為我們開創了新的茶文化,更重要的我們使用台灣的技術和設備。因此製茶的過程不同,不再被稱為正統茶。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推出節氣茶,這個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早春茶: 前三輪採摘的茶,此外我們受到中國的清明茶啟發很大。春茶: 採摘三四輪之後,因此多在春天,在印度英式系統中,這兩種都是春摘茶。初夏茶: 通常被稱為次摘茶、夏茶: 夏季季風茶、秋茶: 雨季之後的茶但是尚未進入冬季;冬茶: 只有冬天可以製造,因為這時候的葉子完全改變,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直到最後完全採收完畢。

現在尼泊爾有機茶、Jun Chiyabari品牌,這些新的詞彙尚未被大家熟悉,但就像大吉嶺茶一樣,有一天會被廣為人知。OLM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者學到新的東西,請別忘記與他人分享,以便他們有機會享受這個免費的信息。

heart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印刷紙本或網站(www.organic-magazine.com)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

贊助在此鳴謝典藏茶園提供廣告贊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