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應被低估為有機原料的生產國

臺灣又如何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

文 Amanda 編輯部 圖片 Biofach china

2016年在上海世博會中心(SWEECC)舉辦的第十屆BiofachChina展,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6,546名參觀者,共有337家參展商參與盛會,每年上海有機展已是中國有機盛會的亮點。今年的BioFach China有機展會,將於5月25 - 27日在同一地點舉行。

透過德國紐倫堡展覽中心發佈了一份詳細的展後報告,從數字和圖表說明13個國家和地區在BioFach 2016上的表現,但是臺灣並未受到真正的關注,這值得臺灣政府的關心和警惕。而從事有機產業發的農企或公司更應感受潮流的推動,轉而對市場的正確判斷、投入。

中國 - 全球前四大有機市場之一

根據外媒採訪報導表示,多年來,儘管這個擁有土地大國已經供應了大量的有機產品,給世界其它國家做為加工用途,但是中國並沒有關於有機市場的官方數據。

近年來,中國在被經過驗證為有機土地面積、生產數量和有機消費市場大幅增長,根據紐倫堡展覽公司取得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在全球有機市場看來僅次於美國、德國、法國排名第四。

中國出口市場 美國和德國是主要的採購國家

根據市場報告,與2010年相比,出口占銷售額比例增長19.5%來到2.5億美元,成長41%,並增加24.6萬噸。 從中國出口的前十大國家 – 產值近1.95億美元的企業,包括美國(4500萬),德國、荷蘭、加拿大、日本、瑞士、比利時、英國和法國。 主要出口產品是大豆和其他豆類(約6700萬美元),其次是茶,水果,堅果和蔬菜,每個品項產生約2200萬美元,穀物約占1600萬美元。

中國有機先驅有機專家-周澤江 , IFOAM有機國際公司董事會成員和IFOAM董事總經理Markus Arbenz提供資訊。

 

全球有機零售市場(FIBL)

根據FiBL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有機產品營業額在全球有機產品零售銷售額貢獻了6%。

 多年來丹麥有機牛奶和乳製品不斷出現在中國的貨架上,其它商業品項為了增加在中國市場上有機加工產品的選擇,並考慮不斷成長的需求,歐洲已經有50多家國際公司,主動出口到中國,以利用中國這股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例如丹麥乳製品Arla和Thise,以及奧地利的Verival和Zotter 。

位於上海的BioFach中國的丹麥館。

中國不應被低估為有機原料的生產國

做為 IFOAM Worldboard全球執行董事和IFOAM亞洲首席主席 Zhou Zhejiang周澤江說,. “Don't forget China on the organic map,“中國的有機市場正在不斷成長。這也意味著中國不會在有機產業市場缺席。 當你從數字觀察,就會意識到他說的是有根據!

根據“中國有機產業發展報告”在 2013年,中國生產近1000萬噸有機產品,大約有700萬用於天然市場,其餘用於出口(約60萬噸來自野生採集),產量高達350萬公頃,接近中國總農田的1%,大多數有機生產集中在黑龍江、山東和浙江一帶,近年來,四川、貴州和內蒙古等西北省份的有機生產也日益壯大。

我們也可以從國際新聞上看到黑龍江省已經宣佈,黑龍江省禁止基改作物,此規定將於2017年5月1日生效。新條例除了禁止非法生產和銷售基改作物並供應其種子外,也禁止進口含有基改成分的可食用基改農產品或可食用農產品,雖然跟整個中國農業政策有抵觸,但如果黑龍江,山東和浙江一帶是真正有機生產地,做如此前瞻的規定又何嘗不是為自己開啟一條有機路?

所有經過驗證的有機土地,在中國是根據有機立法的指導方針耕種,其中143.5萬公頃屬於野生種類。 如果根據官方消息來看內容,* 2013年年底,中國驗證機構驗證了128.7萬公頃,外國驗證機構驗證了80.7萬公頃。 總共發放了近10,000份證書。 授權的外國驗證組織有Ecocert中國,Ceres,IMO和BCS(KIWI)。

至於中國驗證單位之授權大都來自*中國有機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和中國農業大學(CAU)與其他機構和組織合作所驗證。

 COFCC是中國大型認證機構之一,在上海的BioFach中國展出 。

未來雄心勃勃的目標

如果按照計劃,中國有機管理土地面積到2020年將佔總農用土地的1.2-1.5%,中國將成為全球有機產品的主要生產國。 

市場分析師預測國內食品市場的額度高達3%,占出口的1-1.5%。 印度市場研究公司肯研究公司- “中國有機食品市場展望2020” 的目前市場報告,預測中國有機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強勁的營業額增長。

 市場研究人員一致看好的原因是,人們越來越關心食品安全和快速發展的中產階級,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在經濟上能夠支持和購買有機產品。 該報告還指出,正在參與有機生產和營銷的大公司的承諾也適當發揮重要作用。它舉例了兩個大乳業伊利和蒙牛的例子,單單這二個企業就負責了2015年有機營業額的相當大的銷售額。

FiBL正在擴大在中國的參與度

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機構(FiBL)在中國積極從事採購和諮詢項目已有20年, FiBL主任Urs Niggli在中國大使Wenbing Geng訪問Frick時解釋說。 相形之下, FIBL與北京的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機構(IGDB),以及中國科學院( CAS)研究所和上海地區的其他研究所的合作是一個新的事業。

FIBL和IFOAM小冊子翻譯成中文。

 

 

 

臺灣政府可以做什麼?

而深知中國在有機市場發展是不容忽視的臺灣,也不免憂心,在兩岸無法真正進入建立有機驗證等同性共識前,如何正常發展兩岸有機產業貿易合作之外,缺乏技術和實際稽核能力的中國,是否有能力真的落實有機管理和行銷政策 ?反觀臺灣是否又能在亞洲市場,把握這個機會有所進展?

同時對於兩岸合作機會有別於其它區域的問題,更多的問題來自政治因素。早在2015.10.10亞洲(臺灣)有機樂活產業展上的有機3.0國際論壇上,IFOAM世界理事/亞洲主席周澤江就曾經呼籲臺灣政府可以考慮的合作方向。包括了技術交流和合作平臺建立。

創立於歐洲的有機策略機構IFOAM

根據台灣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黃璋如)的介紹,目前國際最具信賴度的機構,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簡稱IFOAM)是一個全球最重要的有機農業組織,是由分佈於一百多個國家中的五百多個與有機農業有關之組織所組成,這些組織包括農民、消費者、加工業者、貿易商及媒體等組成之協會,以及研究、推廣、訓練等機構。臺灣目前會員僅剩四位。有機誌是其中一位長達11年之會員。

中國官方檢驗機構OFDC

2013年的統計中顯示,全球有機銷售額最高的國家是美國(243.47億歐元),第二為德國(75.5億歐元)、第三法國(43.8億歐元)、第四中國(24.3億歐元);而2015年統計,人平均有機消費額最高國家為瑞士(210歐元)、第二丹麥(163歐元)、第三盧森堡(157歐元),美國排名第八(77歐元),然而中國人平均消費不到2歐元,顯示有機商品市場在中國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看看亞洲有機農地最大的國家第一為中國、第二印度、第三哈薩克斯坦。

周澤江進一步說明:「有機國分為消費國和輸出國,許多西方進步國家如西班牙,他們大量出口有機商品,但本身消費不多;而中國雖然是有機面積耕地大,卻不斷需求進口的有機商品」這之間的落差顯示消費者對於中國有機認證的信心缺乏,但也是兩岸合作的契機。

有機3.0 期待台灣的技術整合平台

2004年,中國正式定立國家標準的有機立法,隔年成立「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CNCA),2012年更新條例。雖然中國蘊含無限的商機,但有機購買仍然是少數人的選擇,周澤江說:「目前消費城市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普及性不夠是因為個人理解程度不同,仍需要持續教育。針對有機產業的未來,若可以解決技術、貿易、行政管理的層面,便有機會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

呼應「有機3.0」的未來趨勢,周澤江認為台灣有整合亞洲有機產業的能力和優勢,周澤江給台灣的建議是,可以將技術經驗整合為一個平台,未來想進入有機領域的人無須再經過一番摸索之後,就可以快速累積經驗值。相較於中國的認證系統,台灣的驗證標章更有說服力,如何找到供需的雙方,降低國際貿易的門檻,將會是推廣有機產業最大的助益。

台灣小而美的精緻農業及加工技術,為傳統農業帶來一線新希望與高價值。最明顯的幫助是可以提高就業率,從產地到餐桌,從鄉村到城市,有機農業需要高度密集勞力,若順利串起生產、供應、消費端,無論是低階技術勞工或是高技術專業人員,都可以在這一片藍海市場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透過民間交流雙方可建立對話機制

國際展會每每聚集世界各地關鍵人物或發言領袖,縱然臺灣農地面績甚小,不足跟亞洲其它土地大國抗衡,然而根據IFOAM資料顯示,以亞洲有機農地面積比例最高的10個國家和地區(2013),來看,臺灣名列其中,毫無遜色於其它亞洲國家,因此臺灣政府如何把握少數於國際社會可發聲的一席之地,對於有機產業發展大力輔佐給予更多力度,讓臺灣有機產業不缺席亞洲市場。

IFOAM世界理事/亞洲主席周澤江先生誠懇的提出建議臺灣可行之道:

大陸和臺灣對有機產品的進口都有著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兩岸有機產品認證(驗證)(Certification)和認可(accreditation)應該儘快實現互認,應可以民間力量推動此項發展。
臺灣與大陸企業應多參加兩岸的相關展覽、研討會,促進兩岸有機產品貿易。
兩岸可開展有機農業和相關領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科研合作。
在國際有機組織及國際活動方面的合作也值得探討
多方面促進兩岸的民間交流(個人、企業、科學家、諮詢機構、認證/驗證機構、媒體等等)
兩岸還可共同舉辦IFOAM的OLC(有機領英培訓班)等培訓活動,用1+1>2的思維看國際情勢。

臺灣有機產業可再勇敢跨前一步

雖然新政府上台已近一年,檢視主導有機產業之農糧署仍處於被動等待契機,無法積極參與國際或國內市場開拓形勢,更無培訓相關國際驗證人員之計畫,同時值此兩岸關係不確定因素,臺灣似可化被動為主動,無關乎政治利害應以與民為利之前題,先行民間交流釋出善意,針對兩岸有機產品認證(驗證)(Certification)和認可(accreditation)應該儘快實現互認,在坐上談判桌之前,對於推動兩岸有機驗證之互相認可先達成實質共識。

以民間力量推動此項發展,設定時間表,同時協助臺灣與大陸企業多參與兩岸三地的相關國際展覽、研討會,促進兩岸有機產品貿易。我們衷心呼籲兩岸在有機產業發展上,能有更進一步創造不同於其它產業佳績的機會,也期待主導有機產業發展的農糧署勇敢跨出一步。

參考資料

IFOAM ASIA

http://www.ifoam.bio/en/regional-bodies/ifoam-asia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nca.gov.cn/

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

http://www.nies.org/jgsz/kybm11-1.asp

heart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有機誌雜誌是自2006年創刊發行,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一個100%的友善社會獨立媒體!我們認為,有機生活是我們地球共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用心經營,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糧食安全需求。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訂閱我們的印刷紙本或網站儲值點數線上版本會員,一起加入我們!請點擊 我要訂購雜誌